一日一成语
孟母三迁
mèng mǔ sān qiān
【成语解释】
孟母:孟子的母亲。
三:三次。
迁:搬家。
孟母三迁: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,煞费苦心,曾两迁三地。
指父母用心良苦,竭尽全力培养孩子。
【成语出处】
故事原文: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卷一·母仪》:“孟子生有淑质,幼被慈母三迁之教。
【成语故事】
孟子(名轲)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(yì ),传到他这一代便家道中落了。
他幼年丧父,跟母亲一起过着很贫困的生活。
最初他们住在郊外靠近墓地的偏远山边,每逢扫墓时节,就会有许多人携着香烛祭品前去祭扫坟地,也有许多刚死的人被拾到山边埋葬。
年幼的孟轲因为常在山上玩耍,看见人家来祭扫送葬、掩面哭泣的场面,竟也做起丧礼的游戏来。
孟母是一位既贤淑又有智慧的女性。
她想,孟家本是贵族之后,如今虽然没落了,但只要后世子孙肯奋发向上,也不是不可以重振昔日家声。
现在她见到儿子每天做这些无聊的游戏,非常担心,因她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,不良的环境会使人学坏。小孟轲天天受到这样不良环境的熏陶,对他的将来一点益处也没有。
于是孟母把家迁到街上去。不料这样一来,小孟轲终日见到的人全是做买卖的商人、小贩,一天到晚谈的是生意,论的是价钱,久而久之耳濡目染,也学会了商人做生意、论价钱的玩意儿来。孟母眼见儿子终日装模(mú)作样地学商人的叫卖声和各种商贩招徕顾客的样子,心里又着急了,于是决定再度搬家。
这次孟母经过慎重选择,找到一所学校附近的房子住了下来。
展开全文
果然,她发现学校附近确实是个好地方,来往的全是知书达礼、循规蹈矩的读书人,而且古代学校十分注重礼节,每逢春秋二季,都要杀羊宰牛祭奠古圣先贤。祭奠当天,当地长官和读书人也要到学校里行礼致敬。
聪明的小孟轲见到这些情形,也捡些石头当祭品,学起礼仪来了。
孟母见自己的儿子已学了礼仪,变得很讲礼貌,心中大为欢喜,便决定在学校附近长久住下去。
孟子后来能成为一位道德学问极高的大思想家,可以说孟母所费的种种苦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【寓意启示】
本则故事出自于《列女传·母仪传》,有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的意思。
今天用来形容贤淑的母亲重视子女教育,可称为“孟母三迁之教”。
“孟母三迁”的“三”字的意思为“多次、屡次”解释,是虚词,泛指多次,而不是简单的“三次”的意思。
在儿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,环境往往是影响其言语思想的重要因素,为人父母者应努力效法孟母择邻的伟大精神,为子女谨慎选择优良的环境,以期培养出更健全的人格。
【例句应用】
从“孟母三迁,择邻而居”的古训,到如今“百万买房,千万买邻”的共识,道出了很多购置教育地产家长的心声。
“孟母三迁,择邻而居”,重视教育一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美德
编 辑 / 济源市青少年新媒体传播中心 李参参
原创文章投稿 / jyqsnwcz@163.com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